朱胜功亲自带着王信进提督行辕,然后去找其父,先请王信在偏厅等候。
比起上回在京城,朱胜功更为热情。
朱胜功这个人,其实是小孩子性格,不成熟,偏偏要装成熟,非常爱表现,看穿了此类公子的性子,王信也没有多少反感。
通过他的态度,也能了解下朱伟对自己的看法。
王信喝着提督府的茶。
大半个月前,自己前脚带着人马回金陵,后脚薛家人就透露给自己,上头打算招安倭寇。
经过自己的允许了吗?
以前负责灭倭的人是罗明,罗明投靠了内阁次辅刘儒,所以刘儒支持罗明剿倭,并且希望罗明灭掉倭寇,获得全功。
那么首辅周道丰必然不希望罗明成功,反而希望罗明身首异处。
杀鸡儆猴。
罗明败了,身首异处。
首辅胜了。
趁机整顿京营,出头的是朱伟,不用别人说,王信也能猜到,朱伟必然投靠了首辅,又或者本身就是首辅的人,一个个藏得真深。
这些都是小事。
碍不着自己的小日子。
谁当大王不是王,只要不影响自己就行。
唯独放任倭寇不行。
所以提督提出要灭倭寇,背后是首辅的支持,谁赢了帮谁不提,自己当然不会拒绝,所以痛快的答应,并且还能得到一些许诺。
打倭寇嘛,不要报酬都行。
有报酬更好。
朱伟父子还算靠谱,起码知道想让马儿跑,先得让马儿吃饱,虽然自身有些个小毛病,比金陵那帮文官要靠谱多了。
真让自己选,自己一定选朱伟。
如果实在没得选。
那自己就不选了。
猪队友是绝对不会要的。
从朱胜功对自己的态度来看,自己没有去见兵部尚书,而是先来见他,这父子俩对自己的选择是满意的,所以可以判断的出,朱伟想要战功,不愿意空手而归,也敢拒绝兵部尚书。
也可以说明,朱伟在首辅那边的地位不低。
思来想去。
王信喝了口茶。
比起以前当兵,在大周当兵真他娘的累,逼得自己都要爆粗口。
八百个心眼子才行。
幸亏林如海教了自己不少,回头得去见见林如海,请他帮忙参谋参谋,虽说自己这回肯定让他不爽了,可谁让他是君子嘛。
君子可欺之以方。
这年头。
不趁着倭寇横行,甚至故意引导倭寇,趁机兼并田亩的官员大户,其良心已经是好的了。
巡盐御史的职位上。
他不贪钱,上下谁敢听话?
可只贪钱,却没有趁机兼并土地,王信还是更喜欢林如海。
做人要有底线。
坏一点,只能说自控力差,但良心不能坏了。
比起那些为了田地,故意引导倭寇的官员大户,这些人的良心已经黑掉,无可救药。
“王信,走。”
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。
朱胜功笑着从外面走进来,拉起王信的胳膊,笑道:“跟我去见我父亲。”
外面的几名侍卫看在眼里。
自家公子很少这番热情,也不知道屋内的年轻人是怎么办到的,凭啥没见几次的功夫,就获得了提督父子的信任?自家公子还好说,自家提督向来警惕,从不容易相信他人。
侍卫们佩服无比,眼前的都司真厉害。
王信任由朱胜功拉着,到了隔壁的院子,朱胜功热情的拉着王信直接进屋。
“军门大人。”
朱胜功可以如此,对方是儿子,自己可不是,王信老老实实的行礼,没有居功自傲。
听到王信的一声军门。
朱胜功笑了。
朱伟坐在案几后,看到王信的态度,内心赞许。
此子年纪轻轻,却沉稳的很,比许多中年将领都要成熟稳重,难道这就是世家子弟?虽然落魄,可家学深厚,朱伟忍不住这般怀疑。
有了这般念头,内心原本扎根的欲想越发不可收拾。
他们朱家一定要成为世家。
以后就算家族落魄,不定哪天也能出个王信这样的年轻子弟重振门楣。
朱伟向朱胜功颔首示意。
朱胜功笑着去匣子里取出兵部的文牒,然后拿过来递给王信,一边笑道,“王信,我父亲对你没话说,你自己看吧。”
王信猜到知道是什么。
打开一看,露出惊喜,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朱胜功大笑。
拍着王信的肩膀,“王信,我瞧得起你,把你当兄弟,你放心,你只管好生做事,我们父子必定不会亏待你,你也不要辜负我。”
朱胜功生怕王信不懂,真情流露道:“那帮文官何时瞧得起我们武官,他们做
第90章 提督的遗憾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